山西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新访谈|邹尚伯:新华社工作经历分享
时间:2023-10-14 阅读次数:

在上一篇文稿中,我们请邹尚伯学长分享了他本科与研究生时期学习与实践等的心得体会。本篇采访将围绕他在新华社河北分社工作期间的经历和体会展开,希望能为同学们在未来的新闻采访实践中提供参考。

image.png

图1:邹尚伯发布的新闻作品

01问:您怎样进入到现在的工作岗位呢?

答:

我是通过新华社校园招聘进入到现在的工作岗位的,在所有我投了简历的工作单位中,只有新华社招了我,缘分使然。

我找工作的时候投了一百多份简历,甚至列了一个word,以防自己忘了投过哪些单位。我主动地、系统地找工作,各种层次、各种行业、各种岗位都进行了尝试。面试、笔试多了,我也就轻车熟路了。在找工作过程中,我们不要怕被拒绝和否定,也不要高估自己,更不要妄自菲薄,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对待即可。但是,我们对于自己擅长且有兴趣的工作一定要认真且全方位地准备,这样就算失败了也不会后悔。

同时,实习经历和学习习惯对我们找工作也挺重要的。我之前在各种媒体实习过,这种经历很有帮助。同时,作为记者,我们如果不能时刻给自己的思维充电,是无法开展工作的。因此,学习最新的政策理论、广泛阅读、深入思考是最基础的工作,我们的大脑时刻需要处于活跃的状态。可以说,学习和充实自己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且是主要的部分。

02问:能和同学们具体地分享一下您的职业感受吗?

答:

参加工作后与上学期间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首先,接触社会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在上学的过程中,接触社会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低于在工作中。我工作后,随着接触社会程度的加深,思想观念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复杂。同样,我在心理状态上也发生了变化,想得更多,做事更谨慎。这些主要是因为工作中的试错代价高,因此我做事需要三思。尤其是记者这个职业,接触的人多且身份复杂,我更需要处事不惊、不卑不亢,这与在求学时期相对简单的人际交往和生活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image.png

图2:邹尚伯在涞水受灾前线做直播

03问:学长的代表作有《逛雄安VLOG:探秘白洋淀水质检测“黑科技”》《太行山村防汛一线见闻》《突进汤家庄》等,我们可以再了解一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和细节吗?

答:

第一个vlog是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做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于我而言非常有纪念意义。在这个视频中,我作为出镜记者,也锻炼了作为一个新手记者的面对镜头的能力,同时,新颖的视频形式也促进我报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这个vlog通过模仿一档很火的汽车节目《TOP GEAR》的开头,将赛车换成赛艇,创意十足。

image.png

图3:《逛雄安VLOG:探秘白洋淀水质检测“黑科技”》截图

《太行山村防汛一线见闻》是我在河北省阜平县驻村挂职锻炼时所创作。当时我被分社派到河北阜平县大岸底村驻村,挂村支部副书记,这是对年轻记者的一种锻炼。正值汛期,河北遭受洪涝灾害。在我挂职的村中,村两委也紧急行动,在水位将要到达最高点时,紧急疏散村中百姓,我也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了行动。整个经历持续了一整晚,我跟随并记录了这些鲜活的场景,形成了此稿。

image.png

图4:新华社记者邹尚伯于城南庄镇胭脂河摄

《突进汤家庄》是我在河北涞水县所作。当时河北多地受灾严重,就包括河北的涞水县。接到总编室命令,我连夜驱车从阜平赶往涞水,一路上阴雨不断。到达涞水后,我发现几个山区乡镇的受灾情况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其中受灾较为严重的就有这个汤家庄村。7月31日,天降暴雨,由于山体泥石流和洪水冲刷,道路断交,该村一度成为“孤岛”。我也在这种情况下,冒着次生灾害的危险,进入该村。这个作品就是我通过视频的形式纪录当地干部群众和武警官兵突进汤家庄、抢险救灾的紧急时刻。作为前线记者,我驻扎涞水数十天,采写数篇报道和内参,真实反映了灾区现状、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一线情况,为决策提供了参考。

image.png

图5:邹尚伯参与的新闻稿件

04问:您近期又发表了一篇名为《农民丰收节·梯田“守望者”的丰收》的新闻稿件,目前浏览量已经突破了一百五十万,能分享一下创作这篇作品时的思路吗?

答:

image.png

图6:邹尚伯参与的新闻稿件

在2023年农民丰收节来临之日,我们团队走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核心区王金庄梯田,用独特且具有创新性的视角展现千年古梯田的别样丰收。这篇稿件选取三位主人公开展,以梯田“守望者”不同的“丰收”为故事主线,展现不同角度的梯田丰收。在讲述好故事的基础上,我们尽力创新表达方式,雕琢视频画面和剪辑结构。在拍摄中,我们采用电影式拍摄手法,全程使用定焦镜头拍摄,并运用大量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和无人机镜头,画面质感细腻,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

为拍摄最真实的画面,我们从今年立春起就开始跟踪拍摄,积累了数十小时的素材,精中选精,优中择优,形成8分钟短片。

此外,为了增加画面质感,我们一行人于拍摄当日凌晨五点上山,在微寒的秋风中等待日出,反复拍摄,将短暂的光影瞬间留在视频之中。

image.png

图7:《梯田“守望者”的丰收》视频截图

05问:学长可以分享一下新华社对记者的要求或训练有哪些吗?

答:

要求1:政治立场鲜明。作为党的喉舌,每一个新华人要站稳政治立场,反映党中央明令禁止,人民深恶痛绝的事情。要做到既是新华人,又是党的人。

要求2:独立思考的能力。新华社记者最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对于事情要有自己的角度和看法,需要在分析众多现象之后发现事情的本质,从而真实反映有价值的信息。


撰稿人:王子涵 李美泰 韦覃晴

二审:韩晓芳

三审:庞慧敏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联系电话:0351-7011855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 030006) (晋)ICP备05000471号
建议浏览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Mozilla1.7、IE6.0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