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新访谈|张烁:笃学慎思,以实践之行浇灌新闻理想之花
时间:2023-08-11 阅读次数:

张烁,新闻学院2022级本科生。步入大学以来,她一直以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她将评论写作作为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积极投稿,目前已成功发表十篇新闻评论,获得诸多好评。其代表作品有:《消极比赛丢了精神也丢人,积极进取才是竞技本色》《“深海”亦是“心海”,愿你身处灰暗时都有光救赎》《<长安三万里>热映背后,是中华诗意文化的新表达》等。

image.png

(图1:张烁)

01

问:作为大一新生,你是如何对新闻评论产生兴趣的呢?

答:

初入大学,专业老师在上课时就鼓励我们针对社会热点勤奋练笔,并积极向媒体投稿。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关注到了许多时效性极强、观点鲜明、角度新颖、贴近青年学生思想的文字评论。那些学生作者们总是能够抓住时事热点,逻辑清晰地对时事作出理性的评价。在此之前,我可能只会和同学口头吐槽、简单评价,但当我关注了这些媒体评论后,看到上午的热点晚上就有同学迅速作出反应,而且结构清晰、言辞有力,久而久之,我就会问自己:我能不能也抓住时机,提升“笔力”,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写成有逻辑、能引发公众共鸣的评论呢?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就着手开始了自己的评论“事业”。

对当时的我来说,新闻评论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因而写作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经历了一段屡投屡败的黑暗时光。我最初几篇投稿的选题都是一些没有主流媒体报道的社会现象,选题热度不高,而且评论的结构体系还不太完善,所以都没有被媒体采用。我写的时候还想着写完之后我再接着改,可是最终都有疾但未治而终。但是,也正因为这一段经历和遇到的种种问题,让我不断积累了评论写作的相关经验,为之后的“厚积薄发”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去年寒假期间,我会在每天下午练车的间隙刷微博、抖音等,关注、了解一些时事热点并加以剖析。有时,我在和教练、同学闲聊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后,就会查阅相关背景信息逐步完善自己的核心观点。回家后,我先在草稿纸上列出写作提纲,修改其中的逻辑问题,查找校对相关资料,最终一鼓作气完成写作。

image.png

(图2:张烁发表的作品)

02

问:很多同学会在投稿屡次失败的过程中犹豫、退缩甚至放弃,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答: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努力,不管多远都会到达。

首先要勇敢迈出写作的第一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多练笔,保持手感,这样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其次有些同学可能迈出了第一步,但在投稿时未能通过网站审核而感到气馁。这个时候不要灰心,有可能是选题比较小众或者同样的选题角度已经有同学提前发表了。

如果是后者,我们应该对标他人文章,汲取优点、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在之后的写作中加以完善;若是前者也并不意味着自己能力差,可能只是这一时间段内的其他选题更热门,更易引起大众关注,因此我们更要坚持下去,对自己有信心,不能半途而废。如果我们在选题比较小众的情况下想脱颖而出,就需要很强的文字功底或创新力,观点要独到鲜明。这时我们就需要自省,继续努力提升自己。

image.png

(图3:张烁发表的作品)

03

问:你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答:

在2022年10月初次接触新闻评论这种文体的时候,我对选题、立意、写作章法等都不太懂。写作时缺乏新闻所需的新鲜性和重要性,只是自己单方面地表达反驳或是喜爱之情,对于事件本质或社会影响泛泛而谈甚至一笔带过,对事情没有更加深入、独特的看法。

在投出去的作品石沉大海之后,我也曾一度感到气馁。得知学院的其他同学在红网等媒体上的投稿逐日增加后,我看着大家积极抒发见解、畅所欲言,因此也鼓起勇气又试着投了两篇。可能由于观点普通、逻辑不条理、内容没有亮点等原因,我的作品再次被刷了下去。

沮丧之际,我觉得应该多多学习借鉴那些优秀作品的思维。于是,我找到了11月月赛排名第一的一篇文章,重庆大学任怡璇同学所写《疫情沟通需要温度:三帆中学的信,写进了每个人心里》一文。这篇文章整体结构条理、观点鲜明,她结合当下的社会现象从不同角度切入并加以分析,最后强调了三帆中学的信对后疫情时代公众沟通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反思。通过梳理这篇文章的脉络,我发现了自己文章逻辑和观点的不足,之后又继续对11月文评组获奖的其他文章进行了分析学习,以期让自己的文笔更上一层楼。

当重新开始着笔时,我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新闻评论写作流程:先找到主流媒体新发布的事件性消息作为新闻由头,提出主要观点,再通过该报道评论区获得其他观点作为补充,最后在纸上列出提纲,趁热打铁完成写作。

在经过大量的学习比对、经验积累后,我终于在2023年1月20日成功发表了第一篇新闻评论《网红男球员发表羞辱女性言论,女性从不是用来搏面子的工具》。

这篇作品给我的感触最深:首先这是我在红网发表并成功入选红辣椒评论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它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其次是从这件新闻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仍存在性别歧视。男女平等并不只是一个口号,更应该在日常言行举止中实践,而我希望可以借由我的发声助推社会观念的改变。正如电影《不止不休》中所说:“我觉得新闻能改变一些事情。在这个世上发生的事,有哪件是跟我们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呢?”

04

问:你在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等方面有哪些独特的见解?

答:

我认为,要想发现好的选题就得密切关注日常生活中主流媒体发布的一些文字性消息或视频。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当知识积淀到一定程度,自我进步的速度会实现指数增长。手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越来越频繁,各个主流媒体也不断发展自己的视频号、抖音号等,大家平时很少有机会在固定时间观看新闻播报,所以在刷手机的同时关注社会时事,对及时发现好的选题有很大帮助。

比如我在2023年7月1日发表的《“山河大学”的愿景,折射出学子的心酸》这篇的选题,“山河大学”是一座只存在于社交媒体上的虚拟大学,从想法到建设流程的全部构想由网友自发完成,主流媒体并未在第一时间发出相关报道。而这就需要我们在休闲娱乐之际保持新闻人的敏感,抓取社会热点,并及时阐发自己的观点。

image.png

(图4:张烁发表的作品)

在确定立意方面,我的经验是要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少用激进的态度看问题,要客观公正、保持理性。此外还可以借由评论区发现新颖的观点作为自己评论的方向。

比如,我在《消极比赛丢了精神也丢人,积极进取才是竞技本色》一文中所提及的,CBA季后赛12进8比赛中,江苏男篮消极比赛,与上海男篮打“假球”,这一行为引发网友热议,其中不乏非理性言论。这时我们既要看到事件本身的问题、直击痛点,也要坚守新闻人的基本素养,保持冷静而清醒的头脑,理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image.png

(图5:张烁发表的作品)

05

问:你的作品多次被发表,也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可以说一下你平日的学习经验吗?

答:

因为目前我们还没有学习新闻评论的理论知识,我也不好班门弄斧,就简单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吧。

首先,我们一定要多多观察社会新闻,多去思考这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作为班委,我平时会配合老师的各项工作,有时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组织同学书写助力考研暖心小纸条等,还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可能这些活动都会让我对身边的新闻事件比较敏感,能够一定程度提高我的“眼力”。总之要有一双“慧眼”,可以及时捕捉到社会热点。其次在下笔之前一定要列提纲,将思路捋清晰会让写作事半功倍,也能及时发现逻辑漏洞。最后要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一些表达的词汇,或是搜索一些与自己评论观点相关的名人名言。

image.png

(图6:张烁发表的作品)

06问:你的文章从开始的未被采纳到后面一次又一次成功发表,从中我们看到了你专业技能的提升。可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在专业实践方面的经历吗?

答:作为一名新闻学子,我认为专业理论学习是武装自己的手段,而实践活动则是检验自己专业能力的途径。

刚入学,我就加入了山西大学青年媒体中心。在日常学习之余,我积极参加青媒组织的采编工作,关注校园事件,提炼校园新闻点,参与撰写了十余篇推文。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我写作能力的提高,也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经验,比如在获得新闻点后会及时展开推进会,讨论写作方向和梳理文章脉络,列出采访提纲,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中挖掘事件背后更深的内容。这样的“脑力”锻炼使得我看到一个社会新闻时会连环发问以探寻背后的真相。

在平时的实践中,我们需要走出宿舍、走到校园中锻炼“脚力”,要有发现新闻点的“眼力”,更要及时撰写文章以锻炼“笔力”,这些都在锻炼着我的专业技能。

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尽量参加一些竞赛等活动,广泛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拓展自我知识面,这对于科学思维的养成有极大的帮助。

image.png

(图7:张烁参与社会实践)

07问:你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你是如何把在阅读中的收获运用到新闻写作中的呢?

答:首先,我们需要在条理清晰、系统完善的新闻学名著中汲取养分。如在徐宝璜所著《新闻学》中领悟新闻理论知识,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论是消息、通讯或是评论,都要心怀天下,保持冷静而清醒的头脑,不道听途说、主观臆断;在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中感悟中国新闻的发展历史,理解新闻不只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更是折射社会发展的载体。只有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写作实践。

此外,在快节奏的大学生活中,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在新闻写作方面,我的经验是要多阅读主流媒体发表的文章,比如“人民日报”“新京报评论”“中青评论”“中国新闻社”等公众号的文章,可以学习他们的选题角度和写作结构,积累常用表达等,将这些经验学习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image.pngimage.png

(图8:张烁提到的书籍)

采访者感言:

这篇采访从今年3月份开始一直到7月份,历时4个月,期间一直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经过这个漫长的写作修改过程,我们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也正是因为这次采访写作,我们结识了张烁同学,明白了实践在新闻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她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不仅体现在评论写作方面,更体现在专业学习中。她一直坚持新闻评论的写作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方法,通过发表一篇又一篇评论体现了她对新闻专业的热爱。“自己尝试尝试才有动力去干。”张烁同学如是说。即使“道阻且长”,然而“行则将至”。只要心怀热爱坚定前行,就一定能抵达光明的远方。

无论风雨,我们都应该像张烁同学一样,永远心怀热爱,永远勤奋努力,唯有热爱与努力才不会被辜负。我们站在新闻专业领域的高峰之上,才能看到更远的世界。作为新闻专业的学子,光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大胆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实践能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希望同学们可以勇于实践、乐于实践,通过努力在新闻评论和自己所热爱的领域里取得优秀的成绩!


撰稿人:苗芳 王子怡

二审:韩晓芳

三审:庞慧敏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联系电话:0351-7011855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 030006) (晋)ICP备05000471号
建议浏览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Mozilla1.7、IE6.0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