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新”访谈 | 吕旭阳:百炼成钢,以热忱之心笃行致远
时间:2024-05-09 阅读次数:

吕旭阳,山西大学新闻学院2022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身边大小事,皆能成为他的灵感来源;艰难瓶颈期,也无法阻挡他的前进步伐。进入大学以来,吕旭阳同学以“文评”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热点的态度。截至目前,他已在红网发表了十四篇新闻评论。红网“青椒计划”2024年1月简报中,他的投、发稿量均位居前十。其代表作有:《“帕鲁”竟是我自己?从游戏反思现实中的劳动压榨》《莫急着唱衰“退烧”后的淄博》《明星纷纷为家乡代言:斩不断的是一缕乡情》《胖东来设“不开心假”,不必“复制”但要学习借鉴》《父亲去世退演唱会门票被要求提供死亡证明:平台莫因小利而失大义》等,其中《大学生放假在家遭“嫌弃”,代际的鸿沟如何跨越?》一文获评红网“青椒计划”2024年2月优胜佳作。

cdbf85dab92f3803a02cb594fc96f2ff.jpg

(图1:吕旭阳)

01 问:你的新闻评论写作契机是什么?

答:我开始写作主要是源于大一时期韩晓芳老师的推荐,像很多同学最开始一样,满怀期待投出第一篇评论,但小试牛刀的结果并不理想,之后就有些灰心,很长时间没有再动过笔,甚至萌生出了不敢写的心理,害怕“失败”。

受到学院《“新”锐评》栏目中同学们发表作品的激励,同时经过大一学期一整年的理论学习以及在大一暑假进入了我们当地融媒体中心进行实习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加深了对新闻专业的理解与热爱,因此我希望通过写新闻评论这一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素养,于是在大二开始时,我又重拾了对新闻评论的热情。

连续经历了两次文章落选以后,我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尝试解决,开始大量阅读主流媒体和其他同学的评论文章。我初步总结出了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对选题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经过打磨后的文章终于在去年十月份第一次被红辣椒评论采用,而成就感也鞭策着我继续前进。

40d3a4b871454e8fbeb5d8f5db38733f.jpg

(图2:吕旭阳部分评论作品集)

02 问:前面提到你对选题有了深入的认识,那么你是如何寻找评论选题的?

答:首先我认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需要对日常生活的事情多思考,多留心,多从专业理论的角度看待。例如在寒假期间,我喜欢玩一款名为“幻兽帕鲁”的游戏,这款游戏的设定是游戏中的宠物“帕鲁”可以为玩家“打工”:挖矿、种田、砍树、制造、完成任务等等,因此出现了不少玩家压榨“帕鲁”,强迫“帕鲁”加班加点干活的现象。我从这一现象联想到了现实中的劳动压榨问题,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于是写出了评论《“帕鲁”竟是我自己?从游戏反思现实中的劳动压榨》。

1430b0ab05cbc9db26a20b81ef6c997a.jpg

(图3:吕旭阳发表的评论作品)

还有一次,我因为在床上睡懒觉而被妈妈批评,当时觉得有些不解:自己明明在放假期间睡懒觉有什么不对呢?后来我转念一想,妈妈的批评并不是因为讨厌我,而是真心不想看见我颓废,本质是为我好的,只是表达方式欠妥。同时,我也有不足的地方,我们只是缺乏沟通。我也了解到,子女和父母在放假期间爆发矛盾冲突的情况普遍存在。可见,表面上大学生放假在家遭家长“嫌弃”,但实际上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双方长期观念的不同与代际沟通的难题。顺着这个思路,我写出了《大学生放假在家遭“嫌弃”,代际的鸿沟如何跨越?》一文。由此看来,选题不一定局限于国家大事、社会议题,只要留心生活,小到再习以为常不过的一个行为,都能挖掘出有价值的选题。这需要我们站在大众的立场上,找到共鸣点,由是如此则能处处皆素材。

f17d4952d93f7aa41de5ad24e0864ea8.jpg

(图4:吕旭阳发表的评论作品)

其次,要写出一个好的新闻评论,我认为必须要在看到新闻的那一刻就有想要下笔的灵感与冲动,否则很难针对一个事件写出评论。灵感转瞬即逝,我们更要明白如何才能迸发出更多灵感以及把握灵感。这种想要下笔的灵感与冲动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范围存在差异,肯定会对不同的新闻产生兴趣与灵感,同时这种灵感与冲动也是十分难得的。

因此我们必须大量阅读新闻,并且多思考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多从自己身边熟悉的话题、有把握评论好的话题入手,不要贪多求全。毕竟职业的评论员也无法保证自己什么话题都写,贸然对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下笔可能会犯错,所以拓宽知识面,广泛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就我个人而言,我一般会持续关注微博热搜,时刻开启几个重要主流媒体的消息通知,也会下载一些媒体客户端,尽可能保证自己能及时阅读到更多的新闻。这些不起眼的小习惯也是我保持新闻敏感度的秘诀所在。

同时,要发掘事物的多面性,抛弃常规思维,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同一个题材也能有不同角度的思考。2024年寒假,哈尔滨的爆火使得地方文旅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我根据这一话题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莫急着唱衰“退烧”后的淄博》《明星纷纷为家乡代言:斩不断的是一缕乡情》《七三一部队陈列馆爆火:探寻文旅+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这三篇看似是围绕着同一件事情而发表的评论,但立意的角度是不同的,这样也可以避免千篇一律。

76dea47dd311b74f970c83b07359c661.jpg

(图5:吕旭阳发表的评论作品)

03 问: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你的心态较刚开始接触新闻评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我在大一时期的写作带有一些从众心理,看到其他同学发表文章后我也想着去尝试。而进入大二以后,我写作动机有了变化:是在自己深思熟虑,对专业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情感后发自内心希望能够写新闻评论,更有自主性和专业性。因此我认为如果想要写好新闻评论,必须要发自内心地想去写、去钻研,不能有任何功利性或者夹杂其他的目的,否则很难写好。

我第一次投稿成功后很开心,第二篇投稿又被发表了,这时我的写作热情达到了顶峰。随后我却出现了连投很多篇都不中的情况,也就是遇到了所谓的瓶颈期。我当时甚至一度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有了想要放弃的念头,但好在因为心中的热爱而坚持了下来。看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我自我检讨那段时间对于评论的自满和不思进取,写作也变得没那么纯粹,好像是为了发表而写作,态度敷衍导致了评论质量下降,甚至半小时写完略微修改就投稿,这显然是不可行的。随后我便学会了沉下心来,慢工出细活,多思考、多修改、多反思,最终经过自己新的学习和感悟,我在大二的寒假迎来了自己文章的收获期,发表了七篇文章。经过这次涅槃之后,这种健康的写作心态也一直保持至今。

04 问:面临新闻评论写作的瓶颈期,你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

答:我经历过的瓶颈主要包括几个部分:

其一是在写作初期屡次投稿不被采用,相信很多人都会碰到这个情况。我对此的建议就是不断坚持,千万不要为此灰心,也不要因此怀疑自己,勇于试错,不断反思总结经验,相信终有一天自己能够发表评论。

其二是我经常有想法,但是想法很少,难以成文。对此我的建议第一是要多“输入”,多积累,并且对其进行分类。写作是一个知识输出的过程,而阅读和学习是输入的过程,我们应该要想办法让输出和输入能够良性循环。对此我们必须不断输入,这种“输入”不仅包括阅读学习,更包括看电影、旅行、多听别人的故事,不止停留在舒适区,要多去接触陌生的领域,扩展知识面。只有在知识和素材充分的前提下,写作才能信手拈来,才能思如泉涌。

第二要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能使人扩宽眼界、开阔思维、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真诚地建议各位同学能多读书,多读古今中外的各种名著。在大一期间,我阅读了课内外书籍三十多本,可以说阅读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并使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益良多。

第三要多看别人的新闻评论,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在阅读过程中,多学习他人的文笔、观点、行文结构、谋篇布局,可能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我想说:“瓶颈正是代表着我们即将要突破。”还有这样一句话使我感悟很深:“我只是遇到了挑战,只要我不放弃,我就没有失败。”希望大家在遇到瓶颈的时候,能积极地去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甚至陷入挫败的情绪无法自拔。

05 问:请你介绍一下平时的写作习惯。

答:我个人写作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慢下来,多修改,切莫急躁”。在有了写作的冲动与灵感的基础上,我初稿会写得很快,一般只用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快速捕捉自己头脑中的灵感,但我会用更多的时间来揣摩文章。对于一篇文章的修改就是写完后重新逐字逐句阅读,修改文章中不合理和不通顺的地方,做到字字斟酌,下笔简明有力。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至少重复这个过程十次以上,直到这篇文章让自己满意为止。同时,我还习惯在修改后休息一会儿,例如听听音乐、睡一觉、吃一顿饭等等来放松自己的大脑,换换脑筋。回来后再看这个主题,又好像第一次接触那样,往往会有一些新的思考和发现,在保证评论时效性的同时也要提升文章质量。

06 问:你认为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具有哪些特点?

答:我认为要写出一篇好的新闻评论,一方面要以观点取胜。即个人观点比一般观点更深、更广、更新颖一些,时间、地点、思想等方面更多维,做到标新立异。观点响当当的同时,不能让读者感到空有其“外”,另一方面更要以文章的质量取胜。语言的表达要给人带来美感,发人深思,或者张力十足,感染情绪。“以观点取胜”要求我们要“知己知彼”,多看公众对这一事件的一般看法。而作为一个评论叙事者,要做的就是“在大众一般逻辑的‘同’中找到你特有的‘异’。”“以质量取胜”则需要我们多磨练自己的文笔,使自己的文笔生动,语言流畅。

以我个人来看,新闻评论要有一针见血的观点、生动而丰富的论据以及逻辑严谨的论证,这三者缺一不可。首先,新闻评论的论点必须要鲜明生动,给人以眼前一亮之感,只有这样才能够掷地有声,不能在评论时采取“和稀泥”的做法。如果评论者自己的立场都不坚定,如何向读者传递观点?如果评论者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又拿什么说服观众?

其次,为了增强评论的可信性和说服性,必须要通过自己现有知识储备或者寻找资料来列举论证,可以引用相关的例子、数据、政策、专家发言等等一系列证据来补充说明自己的观点,当然其中可以包括正面例子与反面例子。

最后,对于文章的论证结构来说,必须要思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提前想好文章框架,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基本的头脑清晰,逻辑通畅。

09c48240789c1a4f4fbbb2fa85b607af.jpg

(图6:吕旭阳发表的评论作品)

07 问:实践出真知,在写作中成长的你对新闻评论的功能有什么看法?

答:我认为新闻评论写作是一种有思想、有理论、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学生进行新闻评论写作,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逻辑表达能力,更能提升自己对于事件的理性分析能力,是很好的实践机会。

同时新闻评论往往直面社会发展的热点、焦点、难点,起着引导受众、反映社会的作用,承担着对社会事件“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社会变革、传递社会先声的重要使命,有助于我们培养新闻理想和锻炼专业素养。

前几天听完徐林生老师在我院举行的讲座后,我切实感受到了新闻评论的社会力量。从那时起我暗下决心:自己要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形成宏阔的历史视野和敏锐的时代嗅觉。希望有一天我的某一篇新闻评论可以发出时代先声,引领时代潮流,促进某一社会问题的切实解决,推动社会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

08 问:对于以后的新闻评论写作,你有什么更进一步的计划?

答:反思是前进的动力。目前我的文章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写作使用论证较少,将来我会改进问题,多进行积累与储备。其次,我会持续投稿文字评论,在此基础上我希望自己可以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尝试视频评论和漫画评论。同时,除了红网这一平台外,我也会寻找其他的平台和比赛投稿。目前我的文章已经有了一些数量,下一步我会更注重于提升评论文章质量,争取每篇都是“精品”。

5448e50531f98fd0aab3d91a8581f0bc.jpg

(图7:吕旭阳)

采访感言:

吕旭阳同学说:“瓶颈正是代表着我们即将要突破”,这句话令我感慨良多。再看吕旭阳同学的红网投稿页面,即使前期未采用的稿件占大多数,但瓶颈期带给他的不是阻碍,更是跌倒再起的勇气。即使在寒假期间,他仍不放松自我、严于律己,保持着较高的写作频率,三十多天内就投出了十八篇评论。努力并非徒劳,成功也不会凑巧。吕旭阳同学以对新闻评论的热忱,不断地反思、磨炼,才能突破自我,最终有所收获,也将砥砺前行。

或许你正面临着这段最艰难的时期,或许你正迷茫不知所去,但你始终要相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重重阻挡,磨砺可造钢铁般过硬本领、不屈精神。希望同学们能以吕旭阳同学为榜样,心怀热忱,锻炼自我,以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大胆尝试,一定也会有所成就、行稳致远!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2024年5月9日


栏目策划:庞慧敏

指导老师:韩晓芳

作者:尤琦

编辑:尤琦

责编:钟墨衍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联系电话:0351-7011855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 030006) (晋)ICP备05000471号
建议浏览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Mozilla1.7、IE6.0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