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发展» 学生作品
学生发展
学生作品
数绘春秋,视构新史——我院学子在第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数据库建设及可视化设计大赛获得佳绩
时间:2024-08-10 阅读次数:

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坊立项支持、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主办、华夏传播研究会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数据库建设及可视化设计大赛决赛结果出炉,我院学子以出色表现斩获佳绩,共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获得特等奖的桃花红团队负责人为2021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张丽,她带领团队成员吴奕荃、王翘楚创作的作品《韬光养晦 奋斗一生:中国近代著名报人邹韬奋数据库及可视化》,以中国近代著名报人邹韬奋的事迹为线索,以多样的数据可视化形式,展现了生动立体、内涵丰富的邹韬奋形象。大赛组委会评价:“他们的作品以邹韬奋同志的事迹作为纵向主线贯穿全文,坚持‘数据+人物’的理念,在叙述中使用邹韬奋同志的语录,还原其当时真实的感受,展现邹韬奋先生走向进步、走向革命历程中的所思所想。细节真实可感、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2023级本科生尤琦、岳悦的作品《关注民族未来——探究近代中国儿童刊物的艰难之路(1875-1949)》获得二等奖。作品以可视化形式勾勒近代中国儿童刊物从萌芽至发展的轨迹,彰显了这些刊物在启迪儿童心智、塑造未来人才及促进社会进步方面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和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我院获得三等奖的共有五支队伍。其中2023级本科生崔行浩冉同学作品《身不离劳动,心不离延安——延安时期劳动模范报道可视化设计(1942~1946)》深挖延安时期劳模运动趋势脉络,聚焦《解放日报》的舆论作用和女性劳模的突出表现,多方面地以数据方式致敬延安精神。

节节高团队由2023级本科生高菡蔚担任负责人,成柔嘉为团队成员,她们的作品《近代红色报刊战争报道数据库建设及可视化(1919-1949)》,从大量论文与报纸中筛选有效数据,形象地呈现了近代红色报刊对于战争状况等的报道和报刊的特点。

2023级本科生李青燕的作品《关于孤岛时期洋旗报的发展与意义的数据库》,通过梳理孤岛时期洋旗报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意义和成功原因,思考洋旗报对于中国对外传播的借鉴意义。

2022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王悦宁的作品《中国共产党军队报刊数据库》,通过梳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个历史时期内具有典型性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军队报刊的发展脉络,将历史资料化为统计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

2022级本科生王昕越及其团队成员王雅馨、韦丁楠以劳模精神为核心,创作作品《拓下延安星火,长燃劳动精神》,聚焦延安时期劳动模范报道和开荒收粮、爱护工厂等议题,以创新形式继承和发扬新时代劳模精神。

为了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勇于尝试,学院在2021级、2022级以及2023级同学中进行了动员。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克服了史料不足和技术困难等,以形象的视觉设计语言,将零碎的史料转化为相关主题的数据。从选题到设计,从数据收集到视觉呈现,他们尽可能深入挖掘相关主题的丰富内涵,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将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文献资料中的历史事件,通过图表、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现。

通过这次比赛,同学们在深耕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知识谱系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发现问题、史料搜集整理、数据分析以及可视化呈现方面的综合能力,也锻炼了学术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爱国情怀。这一系列优秀作品是我院新闻专业课程“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教学新思路的体现,也是我院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成果之一。

中国新闻传播学科数据库建设及可视化设计大赛由西安交通大学新媒体学院吴锋教授于2021年10月发起。该比赛创新文科教学,首倡课程思政大赛,以数据驱动历史研究,增强新闻史观,构建教学创新平台,深化新闻史教学与研究。据统计,本次大赛有全国近60所高校的积极参与,参赛团队遍布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及华南等地区,由15位学界业界专家学者担任评审专家。

文字| 新声融媒体中心钟墨衍

编辑| 新声融媒体中心刘熺宁

责编|新声融媒体中心刘熺宁

二审|韩晓芳

三审| 庞慧敏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联系电话:0351-7011855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邮编 030006) (晋)ICP备05000471号
建议浏览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Mozilla1.7、IE6.0版本浏览器